​工厂供电论文范例6篇

2025-09-15 00:18 来源:文笔吧 点击:

工厂供电论文范例6篇

工厂供电论文范文1

智能控制是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正常运行的保证,许多企业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提升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控制方式以及所应用的水平。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来对智能控制

image.png

在电窗热工自动化的应用进行研究。

1.1对过热的温度进行控制锅炉的过热温度是指衡量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如今锅炉应用的重要内容。使用智能控制就可以在过热温度产生变化时,操控其对热量的控制系统,从而实现热量的减少。同时还需加强对其惯性和滞后时间的控制,这样才能增强系统对于过热温度的适应力。另外,在采用了智能控制的电厂自动化模糊,可以持续保持对过热温度的良好控制以及对其高性能的热负荷进行控制。这样保证了即使达到过热温度也能保证单元系统的稳定性,大大的减少因过热温度而给电厂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1.2对给水加药的控制可以使用智能控制当中的模糊控制来对变频器的输出进行调节控制,从而实现在给水加药的过程中实现通过电动自行旋转的控制器进行控制。这项控制技术克服了传统的电厂热工管理当中的给水质量不高,供应出现不足的现象,而且模糊控制对火电厂自动化工程提供了极大的经济发展优势,而且在一些实际的应用当中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经济效果。

1.3控制锅炉燃烧的整个过程智能控制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热工自定化工程当中锅炉燃烧过程的不稳定性,而且还能对整个运行系统的精确度起到促进作用。影响锅炉燃烧的因素有很多,而且锅炉燃烧其本身的制约因素也有很多。所以企业就应当对电厂自动化锅炉燃烧的过程进行智能控制的制约,并对其具体的应用控制进行研究,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电窗热工自动化的发展。

1.4安装单元机组负荷控制装置智能控制技术在电厂热工自动化机组负荷控制装置的应用当中,有着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特殊性质。而在这种特殊性质的基础上,企业就应当在电厂热工自动化过程中安装单元机组负荷控制装置,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工程的模型准确度。同时在在测试智能的控制单元结果当中,单元机组负荷控制装置有着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高度的技术适应性质,从而能够有效实现提高其系统运行的速度[3]。

1.5对中储式制粉系统进行控制控制系统在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应用当中,其中的中储式制粉系统主要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一些火电厂的自动化热工工程其智能控制工作,需要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这样才能做到良好的接收信号。同时一些电厂热工自动化智能控制也需要对模糊语言元素需要减少其对一些线性的规则数据的影响,这样才能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而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

2结语

工厂供电论文范文2

1)季节和地域影响明显

供电过程会受到季节变化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在每年夏季和人口密集的城镇,用电需求会大幅增加,电量缺口大,供不应求。为应对这种情况,供电公司会采用拉闸限电的方式提供电能。这种情况对于用电需求较高的生产企业非常不利,会很大程度上减弱其生产效率。此外,拉闸限电也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2012年印度大停电造成了印东北部六亿七千万人受到影响,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就是印度整体电力供给量无法满足高峰期的供电要求。事后,印度总理申请投入4千亿美元来提升印度的供电能力和发电的稳定性。我国的供电工作虽然相比印度更完善,但同样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

2)电力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电力公司的安全建设管理缺少健全的制度,并没有将每一项工作对应的安全规范进行一一落实。例如在用电线路安装过程中,前期工作必须严格落实现场勘查制度,做好危险点分析,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但在实际施工过程很难真正做到。

3)电力安全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操作性

一些电力企业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没有将安全制度落实到实处,只停留在口头上,严重阻碍安全建设,无法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无法提供安全的供电环境。出现安全事故时,并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对事故安全问题进行调查,找不到事故的真正原因,使得安全建设成为一纸空文,无法为电力企业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很常见的情况是,一些工程施工队伍在施工前开会分配工作任务时,工作负责人会向工作班成员强调注意安全,大家也积极回应,但只是停留在了口头上,并没有切实的将安全施工注意事项加以细化说明落到实处,最终酿成惨剧。

4)电力设备使用不当

目前,电力企业中,废旧的电力设备重复使用的情况十分普遍。由于使用老化电力设备、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和风险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的电力事故屡见不鲜。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把控设备的安全使用。如某供电局在一次低压线路故障修复过程中发生了倒杆,造成一名员工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电杆破损严重,抗弯承载能力下降,不能满足施工条件。

5)电力系统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供电企业中,安全建设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实际施工中仍能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很大的原因是监督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受到的制约较弱,积极性不高。而且,许多供电企业的领导更多的关注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对于供电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实,安全管理日常监督才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关键环节,这些小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影响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

2改善措施

1)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

电力系统安全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工作人员,相关人员的作业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完全是由电力企业人员的工作过程决定的。因此,应在电力工程人员上岗之前进行系统的安全意识教育,并对学习成果进行验收,严格杜绝不合格人员上岗。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将安全问题深入到员工的内心,让他们深切意识到电力安全无小事。场外培训对于工作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应在施工现场由经验丰富的员工给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规范使用工器具及相关施工机具设备、如何应对突发状况、施工现场应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此外,健全奖惩机制对于员工的工作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对于违章操作的工作人员给出明确的惩罚措施,并进行记录;对于零失误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才能充分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安全工作深入到员工的意识里,保障施工安全。

2)完善电力安全制度建设

管理部门应该将安全管理任务实行分层分级负责的制度,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位员工。监督部门应该按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对相关负责人给出惩罚措施,保障责任到位。尤其对于习惯性违章的工作人员要严厉惩罚,并对其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备案,提醒其他工作人员防止类似违章行为的发生。

3)加强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现场施工过程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现场施工安全不仅包括安全工器具的规范使用、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还包括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对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无数的实例表明,在电力维修过程中,带电作业很容易无情的带走维修人员宝贵的生命。此外,电力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电力设备的监管,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淘汰过期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严格监管工程承包作业

一些工程任务需要交给外包企业完成。在外包过程中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承包商的资质,包括其工作质量和工作后续服务等。满足要求的承包商才可以接手工程。施工前要签订施工合同和安全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一旦出现问题按合同和协议处理,保障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关部门负责。

3结语

工厂供电论文范文3

关键词:发电厂房工程施工控制网

1.工程概述

尼尔基水利枢纽是国家十五计划批准修建的大型水利项目,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项目之一。发电厂房左侧与主坝相接,右侧与右副坝相连,是水利枢纽的关键项目。施工进场前已经建立了二等平面高程控制网。

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内蒙及黑龙江两省交界的嫩江中游,测区属于平原地带,高差为50米左右,地形起伏不大,部分地段植被较多,由于进场时部分工程已经开工,河床堆积物较多,大部分二等控制点位于地势较低的河床地段,通视条件较差。

地区常年气温在-29℃~39℃之间,因工期紧迫,2002年7月选点造墩,8月进行观测,成果用于开挖及混凝土衬砌。2003年4月对该网进行了复测工作,其成果作为最终成果。

2.施工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

2.1控制网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物控制范围大,具有粗放性的特点,测量放样达到精度,岩石基础开挖为dm级,混凝土、公路、隧洞、桥梁为cm级,机电设备安装、轨道敷设虽为mm级,但系相对轴线而言,故控制网的精度不要求过高,实际上施工控制点用途广泛,使用周期长至几年,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高标准,我们选定发电厂房控制网平面等级为四等,高程等级为二等。

2.1.1平面控制网设计

因施工现场地形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点位布置受限,而且与原有东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布设的二等网点通视条件差,通过对二等控制网点可利用性的评估及经过网型优化,最终确定以附和导线网的形式布设厂房施工控制网。利用M05、M09、M15、M11作为起算点,C87、C8、C9、C4及M15布成网型结构,同时观测M11~C7、M08~C7及M15~M08三条加强边,方向、距离和天顶距的观测数为41个,最大边长为1400m,最小边长87m,平均边长为281.7m。按四等三角测量的精度要求实施。采用经过检定的拓扑康GTS710全站仪(仪器标称精度为测角精度1.0″,测距精度2+2ppm)进行测角测边。

利用观测仪器先验精度和设计图形数据,对该网进行精度估算,全部控制点的点位误差都在7mm以内,其中尼尔基水利枢纽发电厂房平面控制点共有9个(如图1所示),平面高程控制点的标石类型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标石。

图1发电厂房施工控制网布置示意图

2.2控制网的施测

施测时采用经过检定的拓扑康GTS710全站仪(仪器标称精度为测角精度1.0″,测距精度2+2ppm)进行测角测边,严格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中的相应技术指标进行施测。控制观测时段,以减小大气折光影响。观测方向共20个,观测18条边。测量测站周围的温度及气压,输入全站仪内,气象改正仪器自动完成。

2.3内业数据处理

原始记录通过核对后,对测量的边长进行归算,边长经过加乘常数改正、球差改正及投影改正。采用NASEWV3.0平差系统进行平差计算。最大点位误差、最大点间误差、最大边长比例误差如下:

测角中误差=1.5″

最大点位误差=0.01米

最大点间误差=0.01米

最大边长比例误差=1/53600

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中规定的最末级平面控制点相对于同级起始点或临近高一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的要求。

3.精确性

发电厂房施工控制网施测利用5个II等已知点加密4个IV等待定点,观测成果采用严密平差,其点位中误差平均值为±10mm,见表1,平面点间误差见表2。2003年4月对该网进行了复测,两次观测成果内部符合精度都比较高,比较同一点两次坐标值较差都在1cm以内,三角高程较差均在±5mm以内,2002年8月,我们采用二等闭合环线水准对各点进行了观测,起算点为I等水准点S1,闭合差为1.6mm。计算成果作为各点的高程成果。由此可见尼尔基发电厂房施工控制网成果是精确的,完全可以满足放样轴线点及碎步点对施工控制点的精度要求。

表1平面点位误差表

点名

长轴

短轴

长轴方位

点位中误差

备注

C8

0.008

0.004

-55.1340

0.009

C9

0.009

0.004

-68.1050

0.010

C4

0.009

0.004

-63.1737

0.010

C7

0.008

0.004

-65.5421

0.009

表2平面点间误差表

点名

点名

MT

MD

D/MD

T-方位

D-距离

备注

M05

C8

0.0057

0.0041

257000

212.3527

1068.110

C8

C9

0.0025

0.0023

113000

87.0632

261.935

C8

C4

0.0017

0.0020

81000

88.4430

159.862

C8

C7

0.0023

0.0022

105000

126.2937

234.419

C9

M15

0.0025

0.0027

98000

182.1402

265.303

C9

C7

0.0017

0.0017

102000

205.3622

169.251

C9

C4

0.0015

0.0014

71000

264.3319

102.240

C4

C7

0.0015

0.0016

89000

168.4021

145.767

C7

M15

0.0012

0.0024

53000

150.4914

128.820

M15

M11

0.0040

0.0060

140000

87.3840

1401.588

3.可靠性

施工控制网的点位精度是通过稳定牢固的观测墩来体现和保证的。观测墩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预埋强制对中螺栓,其上可安置仪器和站牌,其对中精度为0.2mm,地面上高度为1.2m,地下至冻层以下(深度2.0m)或置于岩石上。尼尔基水利枢纽地处寒带,温差大,冻土层深2.0m,冻土期半年。根据经验,观测墩经过一冻一融后可以基本稳定。建网次年的复测成果与原成果较差都在10mm以内。该网的高精度和稳固的观测墩保证了成果的可靠性。

4.实用性

发电厂房施工控制网布设为导线网,不仅考虑到开挖及混凝土衬砌的施工放样,还顾及到竣工验收、边坡变形监测。点位在不同高程分布,保证了满足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高程上的施工放样。该网点能够贯穿工程始终,控制范围较广,故该网实用性强。

工厂供电论文范文4

关键词:电厂;土建施工;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社会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目前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元素之一就是土建工程,在这样的形势下,施工单位就一定要完成好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同时要将不同方面的管理,比如工程进展、安全以及质量都要有效融入到施工单位的管理系统中。否则,只要没有做好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等工作,就会影响到其施工计划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进而阻碍工程项目总体施工管理工作,有时还会对工程的应用功能以及结构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一、土建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不完善,进度控制不严谨

工作时间和总体的进度是工程建设中首要考虑的两大问题,有关部门根据其制定总体的规划,然后一步一步进行实施,确保工程建设安全且有序的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建施工也紧跟时代的步伐,主要包括总包和分包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参与方的队伍比较大,环节相对来讲比较复杂,不利于有关进度规划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进而影响施工项目的进度。因此,针对这个缺点,在施工前,应该首先考虑其施工项目的进度,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事先做好科学布置,合理规划。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分包过程,如果没有明确其施工的进度,则有可能造成工期的延误,则不能保证总规划的实施。这种现象则会影响工程的投资效益,大大降低整体工程效益。

2、技术和质量控制不足

施工技术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对于施工阶段来讲,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施工技术与工程的质量、效率、总体效果密不可分,仅仅相依。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技术指标上的问题,例如有关材料方面的问题、技术上的缺陷、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等这些不稳定的因素。这些技术指标上的不稳定的因素与监督工作息息相关,它们往往会导致监管漏洞的出现。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不同的专业和工种,其中技术问题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要减少技术上的不足往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重视对主要技术问题的监理与控制;第二、要注重材料方面的管理;第三、后勤方面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第四、要注重外界因素的影响。

3、管理漏洞,机械材料管理混乱

土建施工具有综合性,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例如机械和材料方面,其中二者在土建施工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土建施工在管理上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漏洞。例如,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完善,进而导致机械材料的不完善。这主要包括施工车辆或者施工材料放置的位置不对,随意摆放,前者随意放置会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不仅容易导致机械的意外破坏,而且容易发生事故;后者则会导致施工材料不能及时得到供应,也会出现浪费材料现象,给工程主体带来经济损失。

4、不够重视安全,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非常受关注的话题,经常会听到“安全第一”的口号,因此要做到减少事故的发生。在当今社会,土建工程的安全问题非常严重。我们知道,矿业发生事故的概率很高,而土建施工行业事故发生率紧随其后,这对工人的身心安全问题构成了很大的威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土建施工部门管理上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安全不够重视,安全生产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保障制度没有得到落实,第二、政府监管力度不大,办事效率慢,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做出相应的处罚,导致土建工程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

5、土建工程中的裂缝问题

裂缝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发生裂缝的地方主要是墙面和地面两大部分。对于墙面裂缝而言,贯穿性裂缝具有常见性和严重性两大特点,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不同的材料,其线膨胀系数不同,温度的突然变化容易产生裂缝;第二、砌体截面的变化以及应力变化,这主要导致窗下口八字缝和窗间墙的水平缝上;第三、由于温差引起的水平方向的推力,这主要导致整体现浇屋盖下方产生水平缝;第四、由于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斜裂缝。而地面裂缝产生的原因表现在:第一、设计上的失误,导致板厚不够以及钢筋间距过大;第二、由于住宅的面积加大,导致板四周受力不均匀,板角钢筋布置不合理;第三、一些直接的原因,例如施工的天气影响、混凝土质量以及养护、模板支撑的强度、拆模的时间、钢筋保护层与楼面管线复杂等。

二、控制土建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1、科学规划,加强进度控制

在工程施工之前,要对工程进行整体设计,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保证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顺利进行。项目的按时完成,既可以提高投资效益,最大程度保证和拓展投资者的回报率,又可以在最短时期内完成施工进度,提高施工单位在同行业中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2、严格控制原材料和机械质量

原材料是工程最基础的东西,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料的质量。因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原料质量关,对于不合规格的产品要及时提出并予以替换,避免因原材料而引发重大的质量问题。在土建工程中,人工,材料,水电等是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材料费用,占所有费用的一半以上。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材料的检查和管理,以延长使用年有限,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点进行管理和改正:

(1)施工前,施工单位要根据此次施工的具体项目和预算资金拟定切实的原料和机械类型,在保证资金充足的前提下选用高质量的原料机械。

(2)施工不是一个单一的作业,而是很多部门相互协调完成的,因此,相互之间要合理配合,对原料合理使用,以免造成原料的浪费。

(3)工程一般耗时较长,施工的环境有可能比较复杂,如在闹市区人员繁多,环境杂乱,因此,要加强场地内物品的监管,防止重要物品丢失耽误工期。

(4)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对机械的使用者进行登记,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堆放。

(5)为了减少材料的损失,要做好防雨防水措施。

3、要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一个好的工程项目既包括工程的设计实施,也包括工程的监督。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责任明确,各负其责。一旦发现施工或者监督单位有犯法行为,要及时加以劝阻,情节严重者加以法律的制裁。对相关的责任人和责任主体,要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和运行体系,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违法乱纪行为,保证施工顺利开展。

4、重视安全,解决隐患

安全是施工过程中应当加以注意的作重要的问题,不良的施工程序和个人行为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问题,此类事件在近些年的施工过程中屡有报道。因此,为了解决施工者和行人的安全隐患,可按照以下几点进行整改:

(1)加强对施工者的安全教育,施工者上岗之前要进行一定的安全知识培训,从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

(2)建立相关的保证制度,比如施工者进入作业场地必须佩带安全帽,对佩带不合格或者没有佩带的人员给予教育甚至是经济处罚。

(3)施工单位要在场地及其周围设置一定的安全保障条件,如调价防护栏,给高空作业者佩带安全绳索等。

5、重视技术创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我国的项目管理与世界其他国家像比较,起步晚,经验落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无论是施工设计还是施工技术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别,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在现有的管理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国优势,努力汲取其他先进国家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创新,提高劳动者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学习先进设备和先进理论的学习。

结束语

在电厂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很好地完成了施工管理等工作,才能一方面提升施工工序衔接效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防止返工,保证施工安全以及质量。不难看出,在管理土建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施工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在施工期间,对负责施工的相关人员自身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不能忽视预控工程施工的能力,尤其是对那些很有可能发生返工以及导致质量问题的施工工序以及部位,要在施工期间相互配合、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共同解决,进而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所以,负责施工的相关人员一方面要全面了解本专业设计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熟悉电厂工程不同专业的工艺以及施工流程,只有这样,才会完成好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进而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魏永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2).

[2]周祖训.谈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基础处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08).

[3]彭添兢.净水厂土建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8(10).

工厂供电论文范文5

第一阶段:90年代末至本世纪,由于抗震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内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现浇混凝土结构又逐渐开始发展。火电厂建设工程出现了大量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以致发展到现浇混凝土结构代替了大部分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上,内蒙古西部地区使用较早,达旗电厂一期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全面推广。各火电厂建设现场均配备了专用混凝土集中搅拌站和配合搅拌站的专业实验室,具备较准确的定量投料装置和较大的搅拌能力,完全能够胜任全现场的现浇混凝土需要量。搅拌站拥有较成熟的专业管理系统,具备掺加各种外加剂的条件。泵送混凝土可以保证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均匀性,可生产性能优良的混凝土成品,便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冬期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模板体系采用大张胶合板及支撑体系代替小块钢模板,保证了表面平整度,可以实现现浇混凝土不需二次抹灰装饰,即俗称“清水混凝土”外观。值得注意的是当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量较大时,例如浇筑汽轮机基座时,需协调各施工单位通力合作,搅拌站、混凝土泵车、混凝土罐车及振捣机具做到相互备用,保证连续浇筑,避免出现“冷缝”等质量事故。

第二阶段:随着电力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从20万千瓦发电机组扩大到了30万千瓦、60万千瓦乃至100万千瓦,火电厂的建设规模也随之扩大,汽机房跨度增大至30m以上,烟囱也从180m增高至270m以上。烟囱施工在(下转32页)90年代以前多采用滑模施工工艺,其优点为连续浇筑,模板提升速度快,拥有较高的产能和经济效益;主要缺点是可控性相对较差,如果施工经验不足,会造成爬杆失稳或表面张裂等工程质量事故,甚者可引发安全事故。90年代中期,内蒙古地区烟囱施工引进了爬模工艺代替滑模工艺,其优点是可以间歇施工,爬模速度可以根据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来控制,其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且消除了安全隐患。在出现了多管套筒式结构烟囱后,又出现了套筒内顶升工艺和设备,虽工艺复杂但效果良好。当装机容量的逐步增大,要求主厂房大跨度、大空间,工厂化的集约生产也使火电厂采用了更多的钢结构设计。锅炉间首先全部采用了锅炉钢架及保温复合彩钢板紧身封闭,代替了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及轻质填充墙;列除氧煤仓间采用了H型钢次梁代替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次梁;汽轮机房采用工厂制作钢吊车梁代替原有的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重级工作制吊车梁;汽轮机房屋架也引进了轻型空间球形网架结构,使得在国内其他领域拥有几十年成熟经验的建筑技术,在火电厂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内蒙古地区多个工程中使用,效果令人满意。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自重轻、造价低的轻型空间球形网架结构是一项炉火纯青的建筑施工技术,但目前在电力行业却处于推广阶段,尤其个别项目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此项技术在推广应用上有些缩手缩脚,本人认为大可不必,这项技术是成熟的。只要做到在确定施工单位时慎重选择,挑选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来精细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控制,杜绝以包代管,发挥电力行业高要求、严管理的传统优势,消除僵化管理的残余,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综合管理形成完整的制度

中国在计划经济阶段出现了一些专业管理部门,由此形成了专业管理规定,电力部门在建筑行业也属于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加强专业管理是好事,但过分强调专业管理就会约束行业发展,内蒙古地区电力行业专业做得较好,表现在以下几点:

1.电力发展一直相对稳定,坚持标准能够持之以恒;如从20万千瓦发电机组扩大到了30万千瓦、60万千瓦乃至100万千瓦后,主厂房规模基本上有恒定的标准,又如第二阶段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主,这些构件也是标准化定型构件,才得以发展。

2.专业管理较严格;引进新技术有严格的审批手续,避免了有些不太成熟的或者不太完全适合火电厂的新技术盲目照搬,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3.火电厂建厂阶段有一套成熟的、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纳入了同一进度网络管理,这样就可以高度集中使用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设计、施工、调试为完成统一目标,可以保证关键工序的实现,其他工序平行或交叉作业。这个经验在别的行业很少做到。

4.专业管理吸取国内项目管理、监理制度、同一资金管理的经验做法并加以实施。因为有传统的严格专业管理习惯,认真执行,很少有“走过场”等现象发生。另外施工过程资料积累很完整。

工厂供电论文范文6

一、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1.电气主要设备和材料问题

导线电阻率高、熔点低、机械性能差、截面小于标称值、绝缘差、温度系数大、尺寸不够数等;电费耐压低、绝缘层与线芯严密性差;动力、照明、插座箱外观差,几何尺寸达不到要求,钢板、塑壳厚度不够,影响箱体强度,耐腐蚀性达不到要求;开关、后半夜导电值与标称值不符,导电金属片弹性不强,接触不好,易发热,达不到安全要求,塑料产品阻燃低、耐温、安全性能差等;灯具、光源粗制滥造,机械强度差,防锈防腐性能差,使用寿命等;各种电线管壁薄,强度差,镀锌层质量不符合要求,耐折性差等。

2.防雷接地问题

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焊缝不饱满等缺陷;焊渣不敲掉、避雷带上的焊接处不刷防锈漆;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直接利用对头焊接的主钢筋防雷引线。

3.电线管敷设问题

薄壁管代替厚壁管,黑铁管代替镀锌管,PVC管代替金属管;穿线管弯曲半径太小,并出现弯瘪、弯皱,严重时出现“死弯”。管子转弯不按规定设过渡盒;金属管口毛刺不处理,直接对口焊接,丝扣连接处和通过中间接线盒时不焊跨接钢筋,或焊接长度不够,“点焊”和焊穿管子现象严重。镀锌管和薄壁钢管不用丝接,用焊接;钢管不接地或接地不牢;管子埋墙、埋地深度不够,预制板上敷管交叉太多,影响土建施工。现浇板内敷管集中成排成捆影响结构安全;管子通过结构伸缩缝及沉降缝不设过路箱,留下不安全的隐患;明、暗管进箱进盒不顺直,挤成一捆,露头长度不合适,钢管不套丝、PVC管无锁紧“螺母”。

4.室外进户管预埋问题

采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铜管;预埋深度不够,位置偏差较大;转弯处用电焊烧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度角;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处理不好。

二、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电气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产品多。采购人员识别真假能力差,把关不严;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焊接技术不熟练,他们多数人是电工班里的多面手焊工,对立焊的操作技能差;现场施工管理员对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力度不够;施工人员对施工规范不熟悉,或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技术不过硬;操作中不认真负责,图省事方便,监理工程师及现场管理人员要求不严,监督不够;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

三、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1.电气设备、材料方面。电气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保管员协同监理工程师,首先检查货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核对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对主要材料,诮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等。

2.防雷接地方面。加强对焊工的技能培训,要求做到搭接焊处焊缝饱满、平整均匀,特别是对立焊、仰焊等难度较高的焊接进行培训。

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土木建设如果是对头碰焊的,应在碰焊处按规定补一塔接圆钢。

此外,民用建筑屋面用电装置电源线路的防雷电波入侵一定要重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冷却水塔、信号灯、建筑照明灯、风机等大量建筑附属装置的配套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太阳能电热器更是以其低耗、节能、环保的优越性日益受到民用住房的青睐,但对于这些设备伸出到屋面的延伸线路和电源线路的防雷电波人民军队入问题应该得以重视,因为:(1)这些设备大部分安装在屋面,金属构件比繁杂且与大地相互融合,本身就很可能成为雷击的重要目标,即使处于房屋顶端避雷针或避雷带能够涉及的范围之内,也存在遭受雷电绕击的可能性,不能合理高效的避免雷电直击,控制线路和电源线路引入协电波侵入可能性是非常高的。(2)由于这些设备、设施其导入电路的微电子技术成份多,耐受雷击及其电磁效应的能力是有限的,对雷电过电压及其电磁效应的防护标准就相当高,需要构建合理高效的拦截平台、屏蔽机制、接地信号、分流等科技技术措施来加以保护,而现实是大部分人都认为只要使这些设备教育局端避雷针能够保护的范畴之内就高枕无忧了,忽视了屏蔽机制、分流和电位等配套保护机制的采用。

埋地引入的电线、电缆也具有引入防雷电波入侵的可能性大多数人认为地下电线、电缆既然埋于地下,不同于架空电线那样高挂于地面,应该不再受到雷击。可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的,由于雷击规律的强化作用,雷击埋于地下电线、电缆的事故依然时有发生,重点是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对民用住房配电系统来说,即使采用地下光缆、电缆的导入,也还存在很多问题,要结合民用住房附近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和妥善处理。